供稿:应用经济系 编辑:高超
2012年6月1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和应用经济系施冠明博士(副教授),应管理与经济学院胡瑞法教授邀请,在主楼317作了题为“An Analysis of Selectivity in the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of Biotechnology: An Application to Corn”的学术报告。应用经济系主任马明老师、侯高岚老师以及二十多位研究生参加了该次报告,胡瑞法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施冠明博士详细报告了目前转基因技术影响研究中存在的未能考虑技术进步影响的样本选择偏性问题。其研究表明,目前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其研究的种质选择上,普遍存在着选择优质种质资源的行为,而这些种质资源由于生产力水平优于生产上广泛采用的种质资源,使其开展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除了自身的生产力优势外,还包括优质种质资源所产生的优势,因此,生物技术所产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应扣除该部分的影响。她的研究通过对12个1990-2010年威斯康辛大学育种试验站的大样本数据,通过估计可计量选择性偏误的生产函数,研究转基因技术的净影响。
参加报告会的老师与同学就施博士的报告充分进行了讨论,尤其是研究方法上,全体与会人员不仅开阔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学得了新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普遍欢迎。
报告人简介:
施冠明博士,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后来赴美留学,于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获得农业和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即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农业和应用经济学系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现为该系副教授,并且她也是威斯康辛大学商学院高科技创新企业研究组核心成员。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应用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结构,竞争与垄断及其应用于生物科技和种子产业市场研究,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生产力研究及技术扩散。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欧美各主要农业和应用经济学学术期刊, 如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JA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JARE), 并且获得2012年度JARE最佳文章荣誉。她被业界誉为“其领域内最具潜力年轻教授”, 承担多项美国农业部USDA研究课题,并曾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评审,及多家学术期刊评审如AJAE, 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China Economic Review,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Review,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等等。
(审核:颜志军)